首页 >
春风化雨 >
牧长心语 >
吴加恩
吴加恩
上载日期:19/10/2020
差传圣经基础—启示录与普世宣教—吴加恩老师
附件
WJE_P201019
认识天启文学 启示录如何揭示有关普世宣教的真理?要谈这个问题,得先指出这书在文学上的特色。【1】启示录的写法与两约之间的“天启文学”相似。它有一种循环渐进的宏大结构,所记述的异象能使读者视野开阔,飞越时空,看到天上的神在世上和在历史中掌权,又看到撒但受到最终的审判。 着眼点在喻象 这写法的着眼点不在于细节,而在于那一幅一幅生动的绘图,也即是“喻象”(imagery),而这些喻象有不少是从旧约援引过来的。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地谈论关于宣教的事工,却彷佛用了旧约的语言,为我们绘写宏观的、与救恩历史息息相关的图画,足让我们窥见启示录的神学对教会的宣教使命是何等的坚持。 一、宣教的主宰—是立约的神、救赎的主、耶稣基督 我们在启示录见到的耶稣,是一位威严、大能的耶稣,在他的主权掌管之下,这世界经历灾难和面对审判。表面看来,这好像与宣教没有太大的关系;然而,就如旧约历史所述,神的救恩是在人的灾难中施行的:从洪水、出埃及、到被掳事件,旧约子民一直是在堕落中或苦况中获得拯救。那位与人立约的神耶和华,一面施行审判,另一面亦赐下拯救;而启示录告诉我们:耶稣基督正是那位神:他为普世带来了救恩、亦同时在这末世带来了审判! 立约的神 启示录有一些关键性的异象,说明耶稣是救主和立约的神的角色。第一章有“人子”的异象;在当中,耶稣自称“首先的、末后的”,这相当于“阿拉法、俄梅戛”和“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”,都是“自有永有”的意思。这称号出现在全书的开头和结尾(1:8、17,21:6,22:13),先后指神和耶稣基督。这表示耶稣与神一样是立约的神,是拯救百姓的主。【2】 此外,人子满有君王的威势;他右手拿着“七星、七灯台”,表示耶稣是君主,而教会是从属的子民。我们更可在2至3章的7封信中,见到立约形式的训令:“若不悔改”,就有审判了,而“得胜的”,主就赏赐各样末世的祝福;这些带警告和应许的说话,绘写出耶稣基督与教会的立约关系。 救赎的主 另一幅重要的图画出现在4至5章:约翰上到天上,看到那坐宝座的异象。从启示录的结构看来,这天上一幕是全书的枢纽,带出往下所叙述的各个循环的末世事件;而这一幕异象,显然与普世的宣教有关。在此,耶稣是“像被杀过的羔羊”;站立着(5:6上),表示他经已复活,升天;他是“羔羊”,这显出他是救主的角色:为百姓死,救赎他们的罪,使他们离开苦困(参5:9)。在异象中,紧接羔羊出现的是“奉差遣往普天下去”的七灵(5:6下)。 在今天,“往普天下去”这句话好像已成了差传的口号,但是在启示录,这话是引自撒迦利亚书,指着圣殿的重建而说的,指出那事工“不是靠势力,不是靠才能,乃是靠神的灵,方能成事”(亚4:6)。启示录引用这喻象,是要勾勒一幅救恩历史的图画,说:随着耶稣完成了救恩,圣灵就往天下去,保守和帮助圣徒,像建立圣殿一样—在末世的困迫中,使他们“成为国民、作祭司、归于神、在地上执掌王权”(4:10)。 二、宣教的行动—是透过教会的见证和万族对羔羊的跟随 启示录不多用“传福音”的字眼,也没有具体论说有关宣教的工作,但强调教会要为耶稣作忠心的“见证人”(参1:5)。【3】我们在11章读到两位“见证人”的经历,他们大有能力地传道,却受到迫逼,最后死而复活(11:1-13);这里出现的喻象,橄榄树和金灯台(11:4),同样源自撒迦利亚书(亚4:1-6),与圣殿的重建有关,但启示录在此引用,是描绘教会方面的参与,指出其末世中的使命与经历。 教会的见证 此外,我们在1至3章也见到“金灯台”的喻象(1:12、20;2:1),暗示着教会是末后重建的圣殿的金灯台;我们相信,人子在金灯台中间行走,不但鉴察着教会的行为,也同时赐下能力,让教会发光,在末世中作见证。 书中那些描绘见证人的喻象还有很多,例如,二十四长老(4:4)、十四万四千人(7:1-8、14:1-5)、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而来的许多人(7:9)、妇人和她其余的儿女(12:17)、十二支派和十二使徒的名字(21:12-14)。【4】这些喻象往往涉及“12”这个数字,表示旧约子民和新约子民是同为一体的,也即是说:神的救恩不再限于以色列,而是远达外邦、万族了。【5】 万族对羔羊的跟随 此外,这些喻象又强调神的子民是极其众多、且是从各方而来的。作者除了用量词来描写这些人物,更同时引领读者升到视野无边的高处去观看,见到异象中的无数子民,在敬拜、在见证、在受苦、在争战、在得胜;并且,“羔羊无论往哪里去,他们都跟随他”(14:4)—在这幅宏观的图画中,宣教的异象可说是不言而喻的。 三、宣教的终极目标—是圣殿的重建、新天新地的出现、神的同在 从启示录的观点看,教会的见证与普世宣教是异曲同工、同一件事,而这事的终极的目标,可说是“圣殿的重建”。启示录把教会看为金灯台,设置在天地之间,承担着见证的使命。过去,以色列重建的是旧约子民的圣殿;今天,教会藉着见证在建造的是末后的圣殿,是各国、各族、各民、各方的的人都可去敬拜的圣所。 我们在启示录4至5章所瞥见的,正是这万民敬拜的宏大圣所,但那只是天上的景象;在地上,教会仍在面对末世的困迫、诱惑和争战。到了启示录的最后两章,我们见到圣殿的竣工;那是个“新天新地”,当中有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,而“神的帐幕在人间”—由此看来,神与人的同在,应该是普世宣教的最终目标! 问题讨论 1.启示录所描述的“见证人”和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处境,能带给我们宣教的事工有什么启发? 2.在实际情况中,“敬拜”与“宣教”有什么关系?启示录可以怎样在这方面指导我们? 3.如果教会是灯台,照亮着四周,宣教事工可以怎样使之照得更广、更远? 参考书目 1. 包衡着、邓绍光译:《启示录神学》。香港:基道,2000。 2. Beale, G. K. “Eden, the Temple, and the Church Mission in the New Creation.”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, 48, 2005, 5-31. 3. du Preez, J. “Mission Perspective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.” Evangelical Quarterly 42, 1970, 152-167. 4. Dumbrell, W. J.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. Homebush West: Lancer, 1985. 5. Miller, J. V. “Mission in Revelation.” Pages 227-238 in Mission in the New Testament. Maryknoll, NY: Orbis, 1998. 注释 1. 启示录的引言反映这书有3方面的本质:“写给教会的信”(1:4)、指向末世的“预言”(1:3、19)和“耶稣基督的启示”(1:1)。这里只略述其为“启示文学”的特色。 2. 详参包衡着、邓绍光译:《启示录神学》,第二章。香港:基道,2000。 3. “传福音”一词只见于14:6,但“作见证”或“见证人”则出现多次。 4. “二十四长老”可有不同解释,但无论如何,他们算为地上“众圣徒”的代表(参5:8)。 5. 详参J. du Preez, “Mission Perspective in the Book of Revelation,” EQ 42, 1970, 155-168。